记忆中的南市新闻影院

编前语:

自百味年华编辑部通过网络平台增强与读者互动以来,许多读者给我们来信来稿,我们也将履行承诺,陆续择优刊登。日前,天津读者司老先生给我们来信说,他一直是百味年华的忠实粉丝,前几天又看了我们自制的系列微电影,深受感动,勾起了回忆往事的冲动。他同时按照百味年华与读者互动的方式给我们投稿,回忆了南市新闻影院的一些往事。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记忆中的南市新闻影院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天津读书。作为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有时组织师生去南市新闻影院观看新闻纪录片,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的晚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既缓解了一周学习的疲劳,又可以有机会游览一下热闹的南市,特别是听听天津籍的同学讲南市的掌故,让人兴致盎然。

 

当年的南市新闻影院坐落于荣业大街79号,它的前身是丹花戏院,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公私合营后更名为大众戏院,经常上演评剧、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的剧目。1956年,为适应新闻纪录片发展的需要,改为南市新闻影院,专映新闻纪录片。


 

南市新貌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天津读书。作为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有时组织师生去南市新闻影院观看新闻纪录片,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的晚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既缓解了一周学习的疲劳,又可以有机会游览一下热闹的南市,特别是听听天津籍的同学讲南市的掌故,让人兴致盎然。

 

当年的南市新闻影院坐落于荣业大街79号,它的前身是丹花戏院,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公私合营后更名为大众戏院,经常上演评剧、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的剧目。1956年,为适应新闻纪录片发展的需要,改为南市新闻影院,专映新闻纪录片。

 

我们在这里观看的影片内容大都记不清了,但有两部影片记忆深刻。一是河北省抗洪救灾纪实。记录的是1963年8月,河北省境内大雨下了七天七夜,暴雨成灾,农村房倒屋塌,一片汪洋,多处铁路都被冲毁了。处于“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当时是河北省省会,也危在旦夕。

 

为了保住天津市不受洪水侵袭,河北省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影片中记录了军民团结奋战,抗洪救灾的感人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记得有一位解放军战士叫谢臣,勇救落水儿童,儿童得救,他却被洪水冲走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谢臣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海河新貌


除了片中的内容之外,我在天津发大水时也亲眼见到海河波涛汹涌,河水顶着解放桥桥板狂泄,河面上不时飘着门板、房檩、西瓜等等,海河两岸用沙袋堆砌成半米多高的防洪堤。市区街上的饭馆大都停止营业,并根据上级安排,夜以继日的烙大饼,然后集中起来,用飞机空投到灾区供给灾民。正是因为这场灾害,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批示,水灾过后,国家组织兴起了大规模的海河治理工程。


 海河新貌


我记忆清晰的第二部影片是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答中外记者问的内容。影片反映了陈老总的坦荡气魄和高超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他作为杰出外交家所特有的原则立场和直率风格。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同志轻松自如,时而谈笑风生,时而慷慨激昂。

 

在回答中国怎样应对被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时,他说:“我们等待着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十六年,我的头发都已经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会坚决地打下去!”话音刚落,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谈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挑衅时,陈毅同志针对当时的国际斗争实际,以无比豪迈的气势作了回答,并引用了一段名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一语惊天下,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场景和答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南市新貌



 

南市新闻影院于1966年至1975年期间停业,1976年至1979年重建,恢复营业后更名为南市影院,以放映故事片为主。1987年又改造成了集影像、游艺、餐饮、零售一体的多功能影院,至2000年全面停止了电影、录像放映业务。

 

2018年11月15日 16:0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