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依然热爱生活

百味年华编辑部在帮助普通人定制回忆录的过程中,无不为他们的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大多是情侣相爱的甜蜜过往,或孩童时光天真烂漫的模样,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然而,那些回忆和记述一生中的坎坷与忧伤的文字,则能更深地感动我们。

 

说起感动,让我不由想起了现已年高九旬的退休教师张鸿均老人。


张鸿钧老人和采编人员

 

2015年,张鸿均老人通过《中老年时报》上的相关报道了解到了百味年华编辑部,并与我们合作撰写他和妻子高恒龄的回忆录。在采编的过程中,我时常为他们经历的磨难而叹息,也被他们无私豁达的人生态度所震撼。

 

应该说生活对张鸿均老人缺乏眷顾。因为,1958年张鸿均被错划成“右派”,送去劳动教育,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在此21年间,不仅他本人历经磨难,他的爱人高恒龄也受到牵连,遭受了很多冷眼,吃了很多苦。这件事一直是他心中的痛,他曾这么说过,“这21年,她忍辱负重,比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还要困苦。”


 

2008年,两位老人迎来了金婚。张鸿均老先生为妻子作了一首诗:

 

结发英年誓同心,飘摇风雨五十春。

名利淡将对冷眼,蜮祸轻肩承万钧。

严慈深恩憾未报,昆仲不舍手足情。

云尘过眼东流逝,屑慕荣华羡松龄。


 

我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仁人志士应该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也曾经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句“飘摇风雨五十春”,概括了张鸿均和高恒龄夫妻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经历的痛苦和悲伤。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他们把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写成了书,说明他们依然热爱生活;他们在进入耄耋之年后,双双自愿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说明他们对他人依然怀有博大的爱心。张鸿均说:“人死如灯灭,不管生前有多么荣耀,还是经历过多少的苦难,死后都会化作一屡青烟,化为一抔尘埃,倒不如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让他人的生活少一些遗憾。”

 

2012年,高恒龄老人不幸去世,并按照生前愿望捐献了遗体。只剩孤身一人的张鸿均老人也将自己的房子捐献给了国家,租了一个小房子独自过着简单的生活。


 

当张鸿均老人的回忆录《我和妻子的故事》出品后,我从书中看到最醒目的词语是“坎坷”“无私”和“奉献”,也觉得这两位老人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具备了罗曼·罗兰所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


2018年11月9日 16: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