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人同此心

百味年华编辑部曾为客户杜先生编撰过回忆录,记得杜先生在书中写到母亲时有这样一个情形:


母亲对他的管教很严厉,小时候他犯错后母亲常打他,成人后则改为大声呵斥,母亲那种突然提高的嗓门常会使他打个激灵,直到后来母亲的呵斥声逐年变小了,他不再感到害怕了,却反倒使他伤心起来。因为这说明母亲已经年老力衰,中气不足了。杜先生的这种心理,与我国古代“伯俞泣杖”的典故非常相似,借此在这里与读者分享。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建本》一文中记载:“汉韩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严。每有小过。辄杖之。伯俞跪受无怨。一日、复杖。伯俞大泣。母讶问曰。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今日杖汝。何独泣乎。伯俞曰。往者儿得罪。笞尝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来日无多。是以悲泣耳。”


这段话直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汉代的韩伯俞,梁州人,天性很孝顺,母亲教育他,一向很严格。每次有小的过错,就用手杖打他,伯俞跪着受杖没有什么怨恨。


一天,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的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的接受,没有有时哭泣的现象,今天用杖打你,为什么独独的哭泣?”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啊!”


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是一个自己日渐衰老、儿女们日渐强壮的过程。“伯俞泣杖”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韩伯俞能从母亲的手杖打在自己身上力度小了,感知到母亲的衰老并为之悲泣,饱含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孝子之情。反过来说就是,只要母亲健康有力,自己情愿被打得更疼一些。因而古人有评价说,韩伯俞伤心的话语,让人不忍心读下去。


我们的客户杜先生由于母亲呵斥自己的声音变弱了而伤心,其原因同韩伯俞是一样的,说明无论古今,孝子的情感和心境都是相同的。“伯俞泣杖”的故事因为被典籍记载了下来,因而感动了后人。杜先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回忆录中,也将把敬老孝亲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


2019年5月17日 16:3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