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神药”探源

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被称为20世纪三大神药。其中阿司匹林至今已经使用了100多年,目前全球每年销售量还在1000亿片左右,达4万吨之多。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柳树皮煮水,以达到治疗感冒的效果,其主要成分就是生产阿司匹林的水杨酸,后来古埃及人也发现了这个诀窍。


1862年,文物贩子史密斯花了12英镑从埃及卢克索附近的一个文物盗贼手里买下了两大卷古埃及的纸草文献。史密斯后来把这些纸草文献整理了一卷,这就是著名的《史密斯外科纸草书》,另一卷卖给了德国人埃博思。埃博思将其整理成了《埃博思纸草书》,这两大卷纸草书都是医学方面的文献,记录了大量的药方子。《埃博思纸草书》里面就记录了柳树的叶子能止疼,可以减轻痛苦。


希波克拉底作为医学的祖师爷,也了解柳树皮的药用价值。曾经使用柳树叶子煮的茶帮助孕妇减轻分娩的痛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生们也曾经使用柳树皮退烧和消炎。我国《神农本草经》里面也记录了柳树的根、皮、枝、叶都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外敷还可以治牙疼。



1763年,英国的斯通牧师在皇家学会宣读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关于柳树皮治疗寒热成功的记述》。当时疟疾正在流行,病人忽冷忽热,有时会有严重的高烧,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斯通把柳树皮磨成粉制成颗粒,每20颗(约1g)为1份,加入到清水里,每四小时给病人服用1次,病人的情况普遍好转。


19世纪,欧洲的有机化学快速发展,化学家对各种植物的提取物充满兴趣。1826年,意大利人从柳树皮里面提取出了一种物质叫“水杨苷”,有退烧和镇痛作用,科学家估计这就是柳树皮里面的活性物质。1828年,意大利人布希纳才提取出了高纯度黄色的晶体状的水杨苷。1829年,法国人勒鲁克斯用另一种办法,从1.5公斤的柳树皮里面提取出30克水杨苷。10年以后,意大利的化学家拉菲利发现水杨苷经过水解、氧化以后变成水杨酸,效果要更好一些。




1859年,德国人已经开发出了批量生产水杨酸的方法。但是副作用很大。水杨酸是一种中等强度的酸,进了嘴里就会有烧灼感,进了胃里对胃黏膜有损伤,会严重扰乱患者的消化机能,有些病人为了镇痛,为了退烧,大量服用水杨酸,结果导致了胃出血。


德国拜尔公司一个叫霍夫曼的工程师,父亲关节炎非常严重。本来希望用水杨酸来镇痛,但是他的胃也非常糟糕,没法承受水杨酸的刺激。霍夫曼翻阅了大量资料,用乙酰基替换分子中酸性的部分,使水杨酸就变成了乙酰水杨酸,并命名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仅刺激性大大减小,镇痛和退烧的效果还有所增强。


霍夫曼完成阿司匹林的合成后,交给了上级埃亨格伦。埃亨格伦又交给公司药理处的领导德雷泽。德雷泽认为根据医生反馈,水杨酸会造成心脏衰弱,乙酰水杨酸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当时镇痛药需求量很大,但是服用吗啡会成瘾,能不能对吗啡进行改造呢?于是德雷泽直接越过埃亨格伦,要求霍夫曼对吗啡进行改造,霍夫曼果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验出二乙酰吗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洛因,不过拜尔公司给它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英雄”。



海洛因的横空出世,成了拜尔公司在解热镇痛方面就主推药,阿司匹林被冷落了。但是埃亨格伦并不罢休。他自己找了一些医生朋友,让他们去试试,反响非常好。埃亨格伦直接报到上级领导,开始进行各种动物实验,发现副作用也很小,而且没有发现对心脏的损伤,在这样情况下,阿司匹林开始正式投产。


拜尔公司给约三万名医生发去了阿司匹林的宣传资料,阿司匹林很快就成了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民国时期,药厂还请了当时的影星阮玲玉给阿司匹林做广告,可以对付比如头痛、牙痛、伤风、寒热、风湿、骨痛、痛经……


如今在退烧和镇痛领域,阿司匹灵早已不是主药,但为什么每年还有1000多亿片的销量呢,这是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的新发现。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克莱文医生发现,给扁桃体发炎的病人大剂量阿司匹林,会有出血过多情况发生。据此克莱文认为,阿司匹林有防止血小板凝结的作用,可以用于防止心梗。于是,从1948年开始,克莱文开始给一些老人开阿司匹林,防止心肌梗塞。结果发现,每天吃两片阿司匹林的老人没有出现心梗。由于没有对照实验,克莱文先后对此发过4篇论文,也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他自己在1957年死于心梗,终年74岁。


1971年,约翰·文发现,前列腺素和血液中的微粒相结合,容易形成血栓,也就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心血管问题。而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并发现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因此,198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现在大量的阿司匹林在西方主要是作为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而使用的,这就是老药新用,这也是阿司匹林成为20世纪三大神药之一的原因。



2020年6月4日 14:5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