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中国第一次封城
1910年11月9日,中东铁路的一名中国工人,从满洲里回到了哈尔滨,并于三天后死亡,前来调查的警察也很快感染上了疫病。依托东三省较为发达的铁路网,疫病快速传播至东北全境。
清政府将当时疫情最为严重的傅家甸隔离起来,然而疫情还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多人被夺走生命,整个东北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之中。
当时日本在东北渗透已经多年,疫情发生后日本派出著名的细菌学专家北里柴三郎和他的学生法国人梅斯里前往东北,认为这一次鼠疫和欧洲几百年前爆发的鼠疫一样,是由老鼠通过跳蚤等传染给人类的。
清政府派出当时的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伍连德,作为此次疫情处置的中方主要专家。他到任后的第三天即1910年12月27日,就开始进行了一例尸体解剖,提取了样本,虽然检验后发现鼠疫杆菌,但从疫病传播的路径上还是存在许多疑点,由于时间紧迫,伍连德同意了是爆发了鼠疫的意见。
清政府立即贴出悬赏告示:每抓到一只老鼠就给七个铜子的赏钱。短短数周,沈阳就灭掉了两万五千多只老鼠,整个辽宁省达到了十几万只。老鼠是几乎被一网打尽了,但感染的人数却不降反升。北里柴三郎和梅斯尼都表示束手无策,东北已成人间炼狱。 但是伍连德始终认为,十一月的东北已经是千里冰封,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无论是老鼠还是跳蚤,生存都成问题又怎么会到处乱跑?所以,这次的鼠疫不像之前一样由老鼠传播,而是人传人,依靠飞沫等通过呼吸道传染。自以为是鼠疫防控专家梅斯尼不屑一顾。1911年1月5日,梅斯尼全副武装地来到了俄方医院看望鼠疫病人,带好了除口罩外的一切防具,然而三天后,梅斯尼就开始出现了低烧、头痛、咳血等症状,并于1月11日死亡。在1月28日这天,死亡人数达到了高峰,每天死亡183人。 梅尼斯的死亡从侧面证明了伍连德的观点。自此伍连德以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身份全权负责瘟疫的调查与防控工作。伍连德通过理性分析,决定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防控:一就是消灭传染源,二阻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于是伍连德上报清政府,下令封锁哈尔滨,停止铁路运营,不允许任何人进出哈尔滨。 在此期间,他还发明了全世界最早的医用棉口罩,用两块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的“伍氏口罩”,分发给民众而针对中国人喜欢共食菜肴的习惯,他还提议使用旋转餐桌,人们使用公筷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为了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又上奏清政府要求对病死尸体进行火化,发动当地乡绅说服动员死者家属,改变“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主动对死者进行深埋或者火化,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伍连德多措并举,终于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到3月1日死亡人数降为零。为了表彰伍连德的贡献,1935年成为了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中国人。
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祖籍广东台山。1896年17岁的他进入剑桥大学,并在三年后考入圣玛丽医院实习。在受邀回国任教之前,他在多个研究所做过研究,还在马来西亚开设过私人场所,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