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与处理:国外经验可借鉴
今年7月1日,上海开始推行强制垃圾分类,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如果不做分类,会面临最高200元的罚款,而北京,也早就开始做垃圾分类的试点了。一时间,垃圾分类与处理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确实,中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与处理是基本的工作。北京上海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世界性的超大城市,对垃圾的分类处理自然应该率先探索。《邵恒头条》介绍一些国外的做法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
1 通过社交影响力
加拿大有一个城市,当地政府要求居民装运垃圾的时候,必须使用完全透明的袋子。这样,有没有做好垃圾分类就一目了然。如果有人偷懒,比如说把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放一起,那就肯定会被邻居看到。在日本,也是这么做的。
2 引导居民习惯养成
养成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需要引导的新习惯变成默认选项。如德国,研究者发现,居民在购电的时候,如果把太阳能、风能等绿色电力,设置为默认选项,那么高达94%的居民会选择接受。这就是“默认”的威力,因为怕麻烦,默认选项是最省事的,这个策略,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惰性。
3 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个人,如果好久都不收拾屋子,某一天随手把桌子归整了一下,然后就注意到地上也有灰,于是拖了一遍地,再之后就开始收拾厨房。结果不知不觉,就做了一场彻底的大扫除,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因为人们喜欢保持一致性,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为了保持一致性,就会去做其他相关的事情。
4 分清“心”和“脑”的区别
当要说动公众接受环保理念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想清楚,是说服公众的“心”,还是说服公众的“脑”。所谓说服“心”,就是动之以情,所谓说服“脑”,就是晓之以理。不同的方向,分别有不同的策略。
2020年6月8日 14:54
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