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一波三折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物理学成果。然而,这样重大的贡献,却未及时被学术界或诺贝尔评级委员会所认可。


1909年,爱因斯坦的老师奥斯特·瓦尔德开始向诺贝尔物理学评奖委员会提名,理由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结果未被采纳。此后的1912年、1913年,奥斯特·瓦尔德继续提名爱因斯坦,均告失败。


1015年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再一次引爆世界科学领域。由于这一理论是对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颠覆,因此英国皇家科院非常重视,提出要对广义相对论进行验证。委派当时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爱丁顿为首的科学家团队,分乘两艘船前去观测。第一艘船去了非洲的肯尼亚,第二艘船去了美洲的巴西,分别从地球的两个点,在1919年的5月29号这一天进行验证,因为这天是日全食,太阳被月亮完全遮住,一片漆黑的时候,太阳周边星星的光线,会不会发生偏移,这是测定广义相对论是不是正确的一个好方法。



这年,世界物理学界宗师级人物普朗克又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进行提名,提名成果仍然是狭义相对论,结果还是失败了。理由是艾丁顿的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


1919年底,广义相对论被观测证实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成了学术明星,社会公众人物。第二年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对于爱因斯坦的理论,学术界还有好多不同的声音,需要再等等。


1921年普朗克又开始为爱因斯坦提名。因为相对论作为理论物理本来就是一种猜测。只要还有人反对,爱因斯坦就无法获奖。普朗克就拿出爱因斯坦的另外一项成果“光电效应”进行申报。但是光电效应属于实验物理学,而爱因斯坦主要是理论物理学家,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后以空缺收尾。



到了1922年,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认为,如果再不给爱因斯坦颁奖,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最后还是普朗克出来打个圆场,把1921年空缺的奖颁给了爱因斯坦,1922年的奖项颁给一个更年轻的物理学家波尔。


因此,爱因斯坦在1923年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1922年评定的奖项,却是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词对相对论只字未提。所以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获得唯一一次诺贝尔奖,却一波三折。


有必要说明的是,爱因斯坦还是在中国得到他获奖的喜讯的。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出访日本途中经过上海,在汇山码头登陆。瑞典驻上海总领事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通知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这也算是爱因斯坦与中国的缘分。


2020年6月8日 15:21
浏览量:0